区块链就是精美的 Google 电子表单? 一文读懂加密货币

区块链就是精美的 谷歌 电子表单? 一文读懂加密货币

我们从头开始讲:什么是加密货币?

目录

一、二十年前,crypto 这个词一般是 cryptography(密码学)的简写,但是近些年,它却跟cryptocurrencies(加密货币)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目前,crypto 则通常是指涉及区块链的整个技术领域。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记账系统,它不仅驱动着像比特币这样的数字货币,还充当众多的如非同质化代币(NFT)、Web3 应用程序以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交易协议之类的底层技术。

啊对了,区块链! 可以简单跟我说下下什么是区块链吗? 不要深究太多细节

在很基础的层面上来说,区块链就是以加密的安全方式存储并验证信息的共享数据库。

你可以把区块链当成一个 谷歌 电子表单,只是 谷歌 电子表单储存在 谷歌 服务器上,而区块链则是透过全世界的电脑组成的网络来维持。 这些电脑(有时被称作矿工或者验证者)负责储存自己的数据库备份、加入和验证新条目并确保数据库不受黑客攻击。

这么说,区块链就是精美的谷歌电子表单?

有点儿像,但是至少有三点重要的概念性差异。

首先,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 它不需要一个像 谷歌 一样的公司来监督。 所有监督工作都由系统上的计算机完成,运用的是一种共识机制,一种不需要居中裁判就允许电脑认可数据库内容的复杂算法。 支持者们相信,这就使得区块链比传统的记录系统更为安全可靠,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或公司可以拆下这个区块链或者改动其内容,同时任何企图非法侵入或者改变记帐系统中的记录的人,还需要同时间入侵非常很多电脑才有机会办到。

区块链的第二个主要特征,即它们是典型的公共开源,意思就是不同于 谷歌 电子表单,任何人都可以检查公共区块链的代码,或者看到任何交易的记录。 (也有私有链,但是没有公有链那么重要。 )

第三点,区块链具有典型的仅可加入并永久保存的特征,意味着不同于 谷歌 电子表单,添加到一个区块链上的数据通常事后都不可以删除或改变。

明白了,所以区块链就是不归任何人所有的公共永久数据库?

你开始明白了。

现在告诉我:区块链怎么跟加密货币产生联系的呢?

区块链直到 2009 年才真正成形,当时一个日本程序员使用假名中本聪发布了有史以来首个加密货币比特币(Bitcoin)的技术资料。

比特币使用一个区块链来追踪交易。 这在当时引起了注意,因为它首次允许人们通过互联网来收发款项,而无需涉及中央权威机构,例如银行,或者像PayPal或 Venmo 这样的应用程序。

很多区块链仍然可以进行加密货币交易,而且据CoinMarketCap统计,现存大约有10,000种不同的加密货币。 但是很多区块链也可以用于存储其它信息,包括许多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 简称NFT),被称为智能合约和成熟应用程序的自执行代码碎片,无需中央权威机构。

多年前,技术人员不是告诉我们说加密货币就是一种新颖刺激的货币形式吗? 但是,没有一个我认识的人用比特币支付房租或者生活用品。 所以说,那些人是说错了吗?

问得好。 确实是,今天几乎没有人用加密货币付款买东西。 部分原因是因为大多数商户仍不接受用加密货币付款,而且高额交易费用也使得花费小额加密货币用于日常生活开支显得不切实际。 还因为比特币和以太币(Ether)这些受欢迎的加密货币的币值已经历史性地价格上涨,使得用其进行线下购买有了某种风险。 (在引用反例时我们通常带着惋惜的心情,比如那个2010年用价值约40美元的比特币买了两个「棒约翰」披萨的人,那些比特币在今天可是要值大约4亿美元了。 )

加密货币的价值从早期的比特币时期开始就大幅增长,尽管它没有被大多数人用作日常消费货币。

部分增长是由投机造成的,人们购买加密资产是希望后期卖出可以获利。 另一部分原因是自比特币之后出现的区块链,比如以太坊(Ethereum)和索拉纳(Solana),已经扩增了这项技术所能做的事情。

而且有些加密货币粉丝相信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的价格最终会趋于稳定,使它们会作为一种支付方式而被更多地使用。

金融投机以外,加密货币还有什么实际用途?

当下,很多成功的加密技术应用程序都在金融或金融相关领域。 例如,人们在用加密货币为国外家人跨境汇款,华尔街的银行也在使用区块链结算对外交易。

加密货币的繁荣也引爆了金融服务以外的各种试验。 有加密社交俱乐部、加密电玩、加密酒店,甚至还有加密驱动无线网络。

这些非金融领域的使用仍然相当有限。 但是加密粉丝们经常说这项技术现在还很年轻,就连互联网不也是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才成熟到今天的样子的。 投资者正大举投入数十亿美元到加密创业企业里去,因为他们认为终有一天,区块链将会用于所有事物:储存医疗记录,追踪流媒体音乐版权,甚至容纳新社群媒体平台。 而且加密生态系统正吸引着无数开发者,这对任何新技术来说都是祥瑞之兆。

我听到人们把加密货币称作金字塔骗局或者庞氏骗局。 这是什么意思?

有些批评者认为加密货币市场从根本上来说是具有欺骗性的,一是因为早期投资者从后期投资者的支出中致富(金字塔骗局),二是因为加密项目用承诺安全回报来诱使毫无戒心的投资者入局,而后一旦新钱停止流入则会垮掉(庞氏骗局)。

加密货币中有很多金字塔和庞氏骗局的例子。 它们包括维卡币(OneCoin),在2014 年到2019 年间从投资者手中盗走了40 亿美元的一个诈欺性加密货币,还有Virgil Sigma,由一位24 岁的投资者经营的9 亿美元的一个加密对冲基金,这位投资者承认犯证券诈欺罪而被判入狱7 年半。

但这些案例通常都不是批评者们所谈论的内容。 他们一般争论的是,加密货币本身是一种剥削机制,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那他们说的对吗?

哦,我们来设法了解一下他们所说的这种情况。

他们说,不同于买入股票,比如苹果(Apple),这种购买(至少理论上来说)反映了一种信念,即认为苹果的潜在业务是稳健的,而购买加密货币则更像是在赌一个想法会获得成功。 如果人们相信比特币,他们就买,比特币价格就上升。 如果人们不再相信比特币,他们就卖,比特币价格就下降。

然后,加密货币拥有者就有合理的动机来说服其他人来买。 如果你认为加密货币技术没有内在价值,你可能就会得出结论:这整个事情就像金字塔骗局,在其中你主要就是通过招募他人加入而赚钱。

我感觉到要有一个转折来了。

但是,即使加密货币中有坑矇拐骗,而且投资者们一定很热衷于招募他人来买进,但是很多投资者还是会告诉你说,他们睁大双眼还是要入局的。

他们相信加密技术是有其内在价值的,这种信息储存能力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价值在将来对各行各业的人和企业都具有吸引力。 他们会告诉你说,他们赌的是加密货币产品,而不是加密货币这一想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与买入苹果股票是因为看好下一代iPhone手机会受追捧没什么不同。

知名投资人黄共宇(Matt Huang)代表很多加密货币粉丝在推特(推特)上说:「加密货币从外部看可能像是一个投机性的赌场,但是这让很多人忽略了更深层的真相:这个赌场是一个有新的金融系统深藏其中的特洛伊木马。」

你可以就此论点进行争论,但是加密货币投资者们很清楚地相信它是物有所值的。

加密货币受管控吗?

仅仅稍受管控。 在美国,某些集中化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例如Coinbase,被要求注册为汇款人并且遵守银行保密法(Bank Secrecy Act),该法案要求他们收集客户的某些信息。 有些国家通过了更为严厉的规则,而其他国家,如,则完全禁止加密货币交易。

相比传统金融系统,加密货币只受到很轻微的管控。 很少有规则监管加密资产如稳定币(stablecoins),其币值与政府支持的货币挂钩,甚至也很少有来自美国国税局(IRS)的有关某些加密投资如何课税的清晰指引。 某些加密领域,如 DeFi(去中心化金融),则几乎完全不受管控。

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为时尚早,而且制定新规则需要时间。 但这也是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一个属性,很大一部分区块链技术的设计初衷就是让政府难以控制。

这个问题来自那位(对加密货币明显很好奇的)饶舌歌手卡蒂· B (Cardi B) :加密货币将会取代美元吗?

抱歉,卡蒂。 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要解除它的地位会是一项巨大的、昂贵的工程,近期任何时候都不太可能发生。 (仅举这项庞大任务的一个小小的例子:任何以美元计算的金融合约,都要用比特币或者以太币或者别的加密货币来重新计算。 )

如果真要取代政府发行的货币的话,加密货币还有一些技术壁垒需要克服。 今天,最受欢迎的区块链——比特币和以太坊——跟传统支付网络相比还是很慢、效率很低。

而且像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要取代美元,你还需要说服数十亿人去使用这种价值剧烈波动、没有政府支持、被盗就经常无法追回的货币。

是什么样的人在投资加密货币? 引用电视连续剧《消消气》最新一集的说法,他们都是技术迷和极端种族主义者吗?

很难说是什么人在投资加密货币,尤其是因为很多活动都是匿名或者以假名来进行的。 但是有些调查和研究表明加密货币仍然由富有的白人控制。

Gemini, 一家加密货币交易所,在一份最近的报告中估计女性只占加密货币投资者的25%。 他们发现,普通的加密货币持有者是:男性,38岁,每年大约赚111,000 美元。

但是加密货币持有情况确实显现出多样化。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一份2021 年的调查发现,亚洲、黑人和拉丁美洲成年人比白人成年人更有可能使用过加密货币。 美国以外的加密货币使用也在增长,有些研究表明越南、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些国家增长最快。

我的同事特蕾西·麦克米兰·克顿(Tressie McMillan Cottom)提出证明说,因为依赖数字货物和货币的永久所有权记录,加密对那些被边缘化的群体尤其具有吸引力,因为他们可能有过财产被不公正地剥夺的经历。

「如果在我生活的社会中,警察可以用国家征用权剥夺我的私人财产而我对此什么也做不了,」她写道,「那种每天都无能为力的感觉会使得区块链的承诺听起来相当不错。」

即便如此,最近有些研究还是发现,少数人拥有加密财富的绝大部分,所以它不一定就是一个人人平等的天堂。

那极端分子呢? 他们对加密货币感兴趣吗?

有些感兴趣的。 因为你可以不用自己的名字或者没有银行账号就可以买卖加密货币,所以早期的加密货币很自然地适合那些有理由需要避开传统金融系统的人。 他们包括罪犯、逃税者和买卖非法货物的人。 他们还包括持不同政见者和极端主义者,其中有些人已经被踢出更主流的支付服务体系,如PayPal和Patreon。

由于进入加密市场的时机把握得好,有些极端分子已经发家致富了。 南方扶贫法律中心(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最近的一份调查发现,有些著名的白人至上主义者通过投资加密货币已经赚到了数十万或者数百万美元。

现在有数以百万计的加密货币持有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是白人至上主义者。 加密货币所具有的、对白人至上主义者很有用的匿名和对抗审查的特性,可能使加密货币对逃避暴乱的公民来说也很有吸引力。 所以,把整个加密货币活动都贴上极端组织的标签就太超过分了。 无论如何,加密货币已经开始吸引所有不愿意(或者不能合法地)跟传统银行打交道的人了。 这种说法相对稳妥。

我还听到有另一种批评说加密货币对环境有害。 这是真的吗?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最常听到的反对加密货币的声音之一。

我们从确切知道的事情说起。 今天大多数加密货币活动都发生在区块链上,而区块链需要大量的能源来储存和验证交易行为,这是事实。 这些网络使用「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这一过程被比作全球猜谜游戏,所有电脑都在竞相解决密码难题,以便向数据库加入新信息并获得回报。 解决这些谜题需要强大的电脑,这些电脑反过来就要使用很多能源。

举例来说,根据Digiconomist这家追踪加密货币能源使用量的网站统计,比特币区块链每年估计使用200兆瓦小时的能源。 这相当于泰国的一年能源消耗量。

比特币相关的碳排放估计每年大约在1亿吨,这相当于捷克共和国的碳排放量。

加密货币粉丝们如何在面对这种对环境的冲击时自圆其说?

加密货币拥趸们经常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辩驳。 他们争辩说:

  • 我们现存的金融体系也使用大量的能源,如:数百万银行分支机构、每天大多数时间都闲置在那里的自动柜员机(ATM)、金矿和电力。
  • 许多加密采矿电脑已经由可再生能源或原本会被浪费的能源供电。
  • 大多数新建的区块链使用共识机制,比使用工作证明需要的能源要少得多。

那这些论据恰当吗?

有一部分是恰当的。 确实,大多数较新的区块链设计的能源需求要比比特币大幅减少,而且以太坊可以定时切换到一种称作持有量证明的新型共识机制,在切换的时候,就会极大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但是,还有一个比较便捷的办法就是把注意力从比特币上引开,毕竟比特币仍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加密货币。 比特币的能源需求预计在近期的任何时候都不会显著下降。 而且即使每一个比特币矿工都完全使用可更新能源,仍会有跟维持此区块链相关的环境成本。

总之,很清楚,就我们今天所知的,加密货币对环境有显著的影响,但是要准确衡量有多显著却很难。 许多经常被引用的统计数据都来自本行业组织,很难找到可信的、独立的数据和分析。

但是很少有加密货币粉丝否认区块链比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消耗的能源要大得多,就好像100 台冰箱要比一台冰箱使用更多能源一样。 他们只是争论说加密货币对环境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去中心化带来的好处值得付出这些代价。

明白了。 再说,那些好处是……

有些加密货币支持者会告诉你,去中心化的最大好处就是创造对抗审查和由上而下控制的货币、应用程序和虚拟经济活动的能力。 他们打比方说,想象一个脸书(Facebook)版本,在这个版本中,马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不能单方面就决定把人踢出去。

别的人会说,去中心化的最大好处是,它给了艺术家和创作者一条路,绕过YouTube和Spotify这样的门户平台,把独特的数字作品直接卖给他们的粉丝,这样就使得他们能更直接地控制自己的经济命脉。

仍会有人说加密货币对两类人非常有用,一类是生活在没有稳定货币的国家的人,另一类是生活在独裁统治下的持不同政见的群体。

去中心化和加密货币有一百万种其它的假想好处,其中有些是现实可行的,有些很可能不是。

如何实际使用加密货币?

开始使用加密货币的最快方式是在Coinbase这样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开立一个账户,连接到你的银行账户并把美元(或者其它政府发行的货币)兑换为加密货币。

但是很多加密货币用户更喜欢开通自己的钱包,就是储存可以打开其数字资产的加密钥匙的安全场所。 一旦钱包里有了加密货币,使用流程就相当简单了。 输入接收方的加密钱包地址,支付交易费(如有),等待支付处理。

好的,我洗耳恭听你的其它解释。 但是首先,我有一个关于加密文化的终极问题:为什么它如此的离奇古怪?

这也许是关于加密货币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人们看着朋友、同事和亲戚一头扎进加密货币的无底洞中,在数天或数周后再次出现的时候,带着新的痴迷和新的网友,貌似不再能谈任何别的话题。 (甚至有一个词是形容这种状况的——cryptopilled,对加密货币走火入魔)相信加密货币的人往往真的会信到这样一种程度:他们看着更像一种新宗教的传道者,而不是一项新技术的粉丝。

我曾经是一名宗教记者,我并不认为这种比较是完全不恰当的。 这也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 很多人在宗教信仰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归属的社群和心智的激励。 正如彭博社(Bloomberg)记者乔·维森塔尔(Joe Weisenthal)指出的那样,加密货币与新兴宗教有着相似的构成要素:神秘的创始人(比如仍然籍籍无名的中本聪)、神圣的教科书(比如比特币白皮书)、标志自己是追随者的种种仪式(比如在推特上跟同伴打招呼用 gm【加密说法:早安】),或者把大头贴的眼睛P 成雷射眼。

很有趣,加密货币粉丝们相互娱乐和彼此鼓励的方式很好笑,也经常会令人不舒服。 但是,太关注他们的行为就可能意味着忽略了关于这项技术本身,它真的新在何处? 什么是令人兴奋的? 什么又是极度危险的? 正因为此,当朋友们问我该如何跟对加密货币走火入魔的亲戚讲话时,我建议他们先尝试弄清楚到底是什么让这些人如此兴奋。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